玩转国内“低空旅游” 飞行体验前途可观
放眼全球,低空旅游早已成为—项发展火热的旅游项目。但在国内来看,由于通用航空业务发展的滞后,低空旅游一直不温不火。
但近几年,随着国家通航政策的逐步放宽,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,我国的低空旅游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,尽管与国际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。有数据显示,截至去年底,我国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通用航空企业239家,通用航空机队在册总数为1975架。而美国同期通用航空飞机保有量高达20多万架,通航机场2万多个,产业总规模近万亿元;巴西、加拿大、俄罗斯等国家也分别有超过万架的通用飞机。

那么,低空旅游究竟指的是什么呢?
低空旅游,即通用航空旅游,是指人们在低空空域(在我国原则上是指真高1000米以下的垂直范围),依托通用航空运输、通用航空器和低空飞行器,如直升机、三角翼、滑翔伞、热气球等通航飞行器,所从事的旅游、娱乐和运动等飞行体验活动。

低空旅游合理利用了低空领域资源,直接推动的或许是“国内航空热”,而间接推动的则是中国的通用航空产业的“破冰之旅”。随着低空空域的开放,从通用飞机的硬件维修、管理人才培训、飞行员培养,到运营基地建设、低空旅游市场开发,一个围绕着飞行体验的新产业链将在中国形成。